德国科隆,2023年7月14日——德国政府在当前的战略文件中确认:没有中国是不行的。生产与市场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是双向紧密相连的。德国和欧洲需要中国市场,而中国也需依靠欧洲销售市场。
尽管如此,企业应当自行规避集群风险,这无非是从双重或多重采购模式的经典创业理念中得到的借鉴。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伙伴,但是在政治上却面临越来越多尖锐的批评声音: 如中国政治体系对经济关系的强烈干预,在德国政府看来是一个巨大的干扰因素和风险因素;德国不会参与到 “一带一路“ 的倡议中去,应积极开展与世界其他地区和亚洲国家的合作。企业应当将安全政策重新纳入考虑,积极参与中国的业务不应由国家机制来提供保障。不应将利益私有化,而将亏损的风险社会化。
然而政界对企业参与国际项目中具体如何支持,仍不清楚。知名经济学家马塞尔-弗拉茨舍尔(Marcel Fratzscher)也指出,德国政府是否在对华外交政策中将经济放在首位仍是未知数。德国政府的目标及很多事情将如何在欧洲层面得到深化和实现,仍欠具体化。
德国政府在中国战略中强调,希望全面提高对华工作能力,并促进不同层面的交流: 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政府将提供哪些具体支持,尚需拭目以待。
我们德中经济联合会致力于敞开边界、通畅的商品和服务交流,尤其是市场伙伴之间相互尊重的深入沟通。特别是面临当前国际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保持良好的对话和有益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亚洲不仅仅是中国,印度和东亚联盟也同样值得关注。然而就亚洲目前的经济局势来看首当其位还是中国,而中国国民经济对于德国不仅是多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德国企业不可或缺的销售和采购市场,并且还在某些领域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同时努力制定自己的标准。鉴于中国的重要性,对于许多德国企业来说,寻找有同样巨大市场潜力和相应供应链的替代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目前已有企业报告说,供应链的迁移导致了时间的延误、成本的增加和质量的下降。
在应对全球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在经济领域就其各种积极举措扮演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从总体上看,两国企业都应拓宽视野,将自身业务的风险降至最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德国和中国企业的合作交往而言,这种 “去风险化” 可以成为一种稳定的因素。然而,风险最小化不应被过分强调,否则它很快就会在中国被理解为脱钩的代名词。在这方面需要娴熟的外交技巧。与此同时,企业和商业组织也可以通过其在中国或德国的专业知识为国际关系的稳定做出贡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份中国战略文件中所缺少的是国家政府支持的具体措施。
作为一个非政府公益性组织,德中经济联合会将继续为促进中德两国企业间的理解和改善经济环境而努力,并将乐于为德国政策制定者提供其专业知识和咨询服务。此外,德中经济联合会的年度活动——于2023年10月31日举办的德中经济合作研讨会(DCWT),将把业务可靠性作为活动的两个重点主题之一,并具体讨论德国政府初步实施中国战略的实践经验。
联系方式:
Silke Besser | 白希可,干事长
德中经济联合会
Unter Sachsenhausen 10–26, 50667 Köln
电话:+49 221 120370
电邮: